【施政報告2021】《2030+》曾指香港土地缺1200公頃今升至3000公頃 黃偉綸: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太保守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10/08 10:24

最後更新: 2021/10/08 14:06

分享:

分享:

運房局局長陳帆(左3)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(左四)今日(8日)舉行施政報告記者會,講解土地及房屋供應政策。(陳靜儀攝)

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公布施政報告,各局局長分別就施政報告進行解說。運房局局長陳帆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早(8日)就施政報告進行解說。

就土地發展方面,施政報告提到,為確保適時提供未來10年33萬個公營房屋,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量提前落成5年期(2027-28至2032-32年度)的項目;另嚴謹審視城市規劃、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法定要求,進一步精簡發展流程。此外,林鄭月娥預告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應量由1.5萬個增至2萬個;向合資格輪候公屋申請人提供有時限現金津貼,以及就「劏房」實施租務管制。而施政報告重中之中,當然是推展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(詳情即看:【下一頁】

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,土地供應需要有全面評估,就需求及供應提出估算,《2030+》提出最新土地估算,包括「雙城三圈」、「北部都會區」及「維港都會區」願景提供基礎及參考。他續指,《2030+》因應最新情況作出更新,最終估算2019至2048用地短缺為3,000公頃。

他指,早前《2030+》估算香港欠約1200公頃土地,但今次增加至3,000,解釋因為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討論中,2016年太保守,忽視香港未來發展需要。他指,留意到人口結構有改變、經濟等因素,加上大灣區及《十四五》規劃帶來的機遇,故政府決定以願景帶動、對前瞻性及創造容量的方法的重新評估方法。他強調,中長期土地供應達到4100公頃,當局有信心能夠覓得足夠土地以應付短缺,大部分土地潛在供應,來自交椅洲人工島及北部都會區。

就房屋供應方面,黃偉綸強調,需要持之以恆供應土地的決心。他提到,政府去年找到330公頃土地,而近年政府興建的房屋量是首次超越《長遠房屋策略》中估計10年公屋需求。他又提到,政府已覓350公頃土地,可興建33萬個公屋,形容為另一個新高,亦反映多管齊下的策略漸見成效。

他指出,政府會研究精簡造地流程,包括城規、環評等能否減少步驟、避免重復處理,目標明年上半年提出具體建議,明年內提出修例。當局亦會在未來一年半內,研究檢討強拍門檻,初步方向是不同類別及樓齡的樓宇,能否適當降低及制定不同強拍門檻。

陳帆表示,覓地建屋為政府重中之中的工作,政府已覓350公頃土地外,房委會項目方面將引入承建商設計及建造,其新模式將有房署在招標時,會提供基本佈局及整體發展規範,再由承建商負責長時間設計,新安排可借私營機構資源及技術,優化整個設計及興建工作;承建商另有更大彈性,可增加效率。

他提到,政府會加強市區更新工作,包括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,政府會送請房委會研究重建。他續指,會爭取將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,以興建更多房屋。他估算,連鄰近周邊土地,兩個重建項目有望提供約5,000個單位。

此外,市建局將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合作重建大坑西,預計可提供3,300個單位,當中1,300個用作重置租戶,2,000個則為港人首次置業單位。

更多最新影片:
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曾卓鋒